洼垤乡位于元江县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元江、石屏、红河三县交界,东至小河底河与石屏县的宝秀镇、异龙镇、牛街镇相接,南与红河县的浪堤乡为邻,西隔元江河与澧江街道相望,北与龙潭乡相连。全乡国土面积329平方公里,辖7个村(社区),64个自然村,97个村(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1305人(其中农业人口997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8.27%,彝族人口有1017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0%)。有党员794名,设7个村(社区)党总支,53个党支部(含5个单位党支部)。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8亩,林地面积43.5万亩,境内最高海拔2242.7米,最低海拔327米。洼垤乡境内垂直立体气候突出,较适宜种植烤烟、核桃、芒果、水稻、玉米、红薯、南瓜等粮经作物,畜牧养殖主要以猪、牛、羊、鸡为主,土特产有火腿、豆腐、核桃、豆类等。洼垤乡彝族文化氛围浓厚,彝族文字、彝族服饰、撒摩阿哩、彝族烟盒舞等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撒摩阿哩文化节、三马头生态系列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一、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7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以上。为顺利完成发展目标任务,我乡坚持“生态立乡、烟畜富乡、基础强乡、文化和乡”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上半年预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9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一)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 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大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围绕“两树兴产业、四基强基础、旧貌换新颜”的思路,突出管好富民“摇钱树”、铺平出行“安全路”、确保喝上“放心水”、铲平群众“增收地”、筑牢凝心“阵地房”、建设美丽“幸福村”六条主线,全力推进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在两次“回头看”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深刻领会省市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工作的要求,6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动态管理工作会后,我乡第一时间传达、部署和行动,做出工作时间表。目前,已完成贫情分析和入户调查工作,正在开展县级复核。贫情分析阶段,我乡共分析出错评户235户661人、漏评户42户162人、错退户19户81人、正常退出户78户244人。以应退尽退、应纳尽纳、应扶尽的原则,认真细致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 (二)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全力转方式调结构的产业发展部署,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子,结合乡情实际,始终紧盯“贫在产业”的瓶颈,坚定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多产联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短期突出抓好烤烟生产、油辣发展、生猪养殖和豆类为主的秋冬农业四个产业工作,长远重点发展核桃、芒果产业。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0.5万亩核桃种植、3.2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工程,1.2万亩芒果种植项目已完成80%,计划9月份全部完成;脱贫攻坚中的生猪、黑山羊、山地鸡养殖等项目已完成验收兑补(生猪补助2889头144.45万元,黑山羊补助1350只135万元,山地鸡养殖30208羽30.208万元),3000亩菜豌豆将于9月份种植并实施补助。 二是烤烟生产顺利开展。2017年县下达我乡K326品种烟叶收购任务100万公斤,合同种植面积7490亩,计划烟农收入3200万元。全乡6月中旬按照实际种植情况调整后签订了正式合同,涉及烟农908户,3127个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合同种烟524户4020亩,能产出53.6万公斤烟叶,预计收入1700万元)。并抓好非规定品种铲除,甚至取消合同的强势工作,全乡铲除了私自育的118棚3120盘漂浮育苗点、81平方常规育苗点,切实把品种纯度治理落到了实处,绝大部分烟农能够坦然接受品种纯度检查和非规定品种的铲除。目前已进入烘烤期,总体来说烟叶长势比往年更好,预计能够顺利完成烤烟生产各项任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公路建设。洼垤乡境内公路网规划设计44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80公里,乡村组道路320公里,2017年计划实施248.47公里路面硬化。目前,元洼路已完成改直保安全工程,7个行政村除老茶己和罗垤以外都已实施路面硬化;集镇至小河底、迤席丫口至合尼库环线、迤席丫口至邑拉垤环线、元洼公路罗垤岔口至红河电站、都堵村民小组、撮洼公路洼垤段、元洼公路它吉克岔口至咪哈垤新村等7条至关洼垤发展的重要通道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元洼公路它吉克岔口至咪哈垤新村它吉克行政村段已完成水泥路面建设,元洼公路罗垤岔口至红河电站罗垤行政村段已开始铺设路面,集镇至小河底老茶己行政村段也将实施水泥路面铺设。 二是农田水利。目前,400口烟区水窖和投资1200万元的农田水利整乡推进项目已完工,都堵提水工程顺利实现抽水,彻底解决了都堵村民百年缺水的困境;550口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小水窖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内完成1450万元的29个坝塘除险加固和清除淤泥整治项目;库容300万方左右的南四冲水库项目正在进行地勘;539万元的集镇抗旱应急工程项目、扎巴垤提水工程、野猪塘提水工程正在编制实施方案。投资555万元的坡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90%;756万元的洼垤、大红地、斐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坡垤、丫口片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是美丽乡村。为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积极主动向上争取了传统村落、美丽乡镇、百千工程、一事一议、扶贫专项资金等,实施以坡垤传统村落、特色集镇建设为代表的51个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坡垤传统村落建设即将完工,传统村落面貌正在逐步恢复,彝族特色集镇建设已顺利推进,撒摩“阿哩”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已启动建设,其余42个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14个“百千工程”中,业白、邑慈碑、它吉克3个项目已通过验收,大瓦房、洼垤一组、二组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斐学示范村、业白大寨整治村等6个“百千工程”正在编制实施方案。12个一事一议项目中,都堵、普力冲、合尼库3个项目已完工,新寨、夺龙邑等9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集镇所在地和行政村所在地彝族特色太阳能路灯正在有序安装。配合住建部门摸排调查全乡住房安全情况,共排查出建档立卡户中C类住房302户,D类住房120户。目前,市县两级对D类危房改造政策已明确,并在罗垤村示范带动,目前已动工5户,计划年底完成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D类危房改造工作。 (四)生态文明建设初显成效 坚定实施“生态立乡”战略,以建设美丽洼垤为目标,持续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严禁森林火灾、严禁毁林开荒、严禁乱砍滥伐、严禁违规采脂、严禁猎捕野生动物、严禁私挖乱采中草药”等“六个严禁”,森林资源保护的村规民约落实有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青山面貌恢复成效初显。生态恢复步伐加快,群众对生态资源保护的认同感得到增强,森林防火专业队和护林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和造林工作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宣传认识,认真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卫生区域责任到户,整治工作责任到人,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日常化、常态化。加大村内外乱堆乱放、卫生死角垃圾处理,加快“两污”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美化、绿化家园活动,农村卫生状况大有改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五)社会建设惠及民生 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推进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计生卫生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等工作,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将监护子女上学、保障未成年人学习教育等纳入村规民约,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局面;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学校教育设施不断完善。积极组织烤烟、核桃、辣椒、豆类等产业发展培训,提高农业产业科技支持率。大力弘扬彝族特色文化,协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打造具有洼垤特色的彝族烟盒舞,积极挖掘“阿哩”调、三弦等民族民间文化,推介核桃、火腿、臭豆腐等洼垤特色生态系列产品。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强化学习提高,深化思想认识,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切实贯彻“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从行动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入基层扎实开展群众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困难和问题,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最大可能的处理好民生问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升。树立法治意识,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宪法为指导,将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依法治乡进程。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按照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坚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职责及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强化自我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大力倡导勤俭办事的良好风气。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市场意识不强,抱团闯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二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持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任务重、难度大。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坚定脱贫信念,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思路,迈出强有力步伐,着力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素质能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完成撮洼公路、洼老公路、它吉克公路、罗垤公路等7条道路建设,完成群众科技文化活动中心、763盏太阳能节能灯、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整乡推进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贫困人口退出“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和“四有一超一受益”的退出标准,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危房改造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各类扶贫痕迹资料的收集归档,争取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 (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全面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芒果产业的同时,注重短、频、快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稳定烤烟生产,引导群众树立诚信、科技、合同、生态种烟意识,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切实维护广大烟农的利益,确保完成县下达的烟叶收购任务;全力推动两树种植,实施3.2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全覆盖,不断提高挂果率,实现核桃产值300万元,完成芒果种植,确保成活率达95%以上;加大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种植和管理水平,持续扩大以豌豆为主的豆类和辣椒等秋冬农业种植面积,实现烟外秋冬农业产值2500万元以上;做好1.08万亩芒果、1000亩核桃种植,完成42500羽山地鸡、3480头生猪、1350只黑山羊的到户兑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日增收。 (三)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以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人工造林和森林保护力度,力争森林覆盖率达39.7%。以提高群众意识为主,加大教育督促力度,实现群众意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持续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日常化、常态化。争取乡级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7个村级垃圾填埋场、10个垃圾池建设,打造一批以坡垤、洼垤、黄尼冲为核心的环境卫生示范村,带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乡。 (四)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配套发展 试点发展林下种养殖,不断转变传统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生态的发展。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组建各种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流通,做好营销,增加群众收入。做好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完工,方便群众进行农产品交易。完成加油站建设项目,解决群众加油难的问题。启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成为遍布全乡的“三农”信息服务站,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全乡群众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五)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县级下达指标以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和各项救灾救济措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大力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快申报彝族(撒摩)“阿哩”省级非遗项目,培养彝族文化传承人,收集整理历史文化,加固修缮县委旧址,为彝乡文化旅游发展打好基础。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推进计生工作网格化管理。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推进安全生产和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洼垤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致力于提升政府依法依规履职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问责力度,着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加强干部管理培训,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务实的干部队伍;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