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1-12-01 10:08:17 点击率: 301 【打印】 【关闭】

外卖行业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外卖食品成为一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方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现将外卖行业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如下:

一、元江县外卖行业食品经营情况

目前,我县提供外卖配送服务的平台有1美团外卖,入驻平台的食品商家有357户,其中餐饮服务商家348户,超市、便利店9户,双证均齐全并在平台上进行公示,平台已对入驻商户进行备案登记。

二、存在的问题

1.外卖平台监管力度不够,准入门槛低。为了增加平台的推广度,吸引更多的食品商家入驻,抢占市场份额,外卖平台对入驻食品商家资质把关不严,放松审查要求,对商家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意识不强。入驻审查的不严谨及监管力度不够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2.入驻食品商家文化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大多数餐饮经营者是下岗职工和社会低收入群体,这些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自律意识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加之外卖食品的特殊性,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交易不是面对面进行,作为消费者,了解到的商家信息少之又少,看不到食品原料是否新鲜合格、加工制作过程及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没有了消费者的监督,一些无良商家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低价购入劣质的食品原料,加工制作过程及环境卫生也达不到规范要求,造成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3.运输过程监管力度弱,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大量的订单促使平台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忽略了外卖配送员本身的素质与修养,也降低了配送员的录用要求,曾有媒体报道,有的配送员会偷吃客户的外卖,也有消费者反映,曾看见配送员将撒落在地上的外卖重新装进盒子中。可以想象,这样的外卖怎能保证食品安全。究其原因,其实是外卖配送员的门槛过低,从而导致运输过程中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4.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监管水平和能力不足。《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已实施,但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培训学习力度不够,不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去监管网络食品经营等新兴业态,食品安全监管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需要,工作中履职尽责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策建议

1.督促平台加大监管力度,严把平台准入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外卖平台的监管力度,督促平台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要求做好入网商家的资质审查、信息公示及备案工作,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商家应立刻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平台交易资格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外卖平台要完善顾客的评分机制以及反馈机制,让消费者更有效的进行投诉与反馈。

2.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及市场巡查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网络食品交易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商家食品安全意识,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从业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全面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卖食品商家线上线下的市场巡查,确保全覆盖监管到位,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不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外卖食品商家的违法行为,震慑违法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

3.严把外卖配送员录用关,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建议平台提高外卖配送员的录用标准,严把外卖配送员录用关,加强对外卖配送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及举报制度,提倡消费者进行实时监督与举报。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对执法人员开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明确法定职能职责,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确保网络食品安全。

〔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与餐饮监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