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环境改善需要更多高品质服务助力


来源: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1-11-17 14:53:09 点击率: 196 【打印】 【关闭】

农村消费环境改善需要更多高品质服务助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进一步挖掘我国农村居民人口规模庞大的优势,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02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对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了若干指导,并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农村消费市场或将为消费品牌创造增长新机遇。但与农民强烈的消费愿望相比,农村消费改善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的消费设施不够完善与县城相比,农村的消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网上购物,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物流覆盖率不高、电商服务点少,配送的时间较长,甚至有的农村区域不支持配送或是配送的成本比较高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和转变,但是建设开发的力度与农民的心理期望相比、与农民的消费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够充分。从经营规模来看,农村地区无论是乡镇驻地还是乡村,商超规模较小,商品类型少,品质参差不齐,部分经营者没有建立相应的进销货台账制度,导致所售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在有的商超存在销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情况,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充分的消费环境。

三是经营者法律意识普遍欠缺,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商店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他们对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的了解都很有限,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偏差的现象。有的经营者诚信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部分经营者进货片面追求便宜,忽视了商品是否出自正规厂家,质量好坏等问题,盲目进货,进货渠道把关不严。同时,农村消费存在索票难的问题,给农村消费维权带来较大难度。20211—8月,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食品类案件36起,其中农村地区14起,占比达38.9%

是农民消费维权意识差,消费维权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村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没有索要发票或者消费票据的习惯,同时,受文化素质影响,大多数村消费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对商品的辨别能力较差,多是凭感觉或经验购买商品和选择服务再者由于消费纠纷处理的法律程序繁琐、存在维权成本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消费者麻烦而放弃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让消费维权变得比较困难。20211—8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各类投诉举报53起,其中农村地区7起,占比仅为13.2%

建议:

面对农村庞大的消费主体、旺盛的消费需求,需要协调各方,共同发力,通过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健全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法律服务等来为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助力。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振兴为中心,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奠定经济基础。

(二)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搭建农村消费升级平台

推动农民消费梯次升级,既要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又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并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三)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经营者诚信建设,完善市场信用监管机制。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应教育引导经营者树立遵法守信意识,使广大经营者自觉学习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商品修改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营、诚信文明经商;另一方面,将商品质量责任落实到经营者,实施重要商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和进货台账记录制度,把好进货关,采取索证索票等方式,检验生产者或供货者的资格、产品有效期限,建立进货台账,记录每批商品的供货商、时间、数量以及质量状况等信息。同时,经营者应加强对必要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坚持履行出具购货凭证的职责,做好销售记录,遵守售后服务管理规定。

二是加强消费宣传,提高社会共治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微信微博、消费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广度和深度,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引导合理消费,不断提升农村消费者的辨假识假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途径,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主渠道作用,引导消费者合理、合法投诉维权,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营造人人关注消费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和特种设备监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