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难导致“卡跑跑”肆无忌惮 应引起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预付型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模式,在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常会创造出双赢的局面。它以其可以快速增加稳定的客户及融资等特点吸引着各个消费领域的商家,又以其便利和优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消费者维权难导致“卡跑跑”肆无忌惮应引起重视。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维权成本高。尤其是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旅游等行业办理预付卡后,出现服务承诺无法兑现又时常退卡难、退款难;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针对涉及诈骗、破产等不同情况的维权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资金成本高,如果企业主观上没有打算履行合同,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办卡人财产,就构成合同诈骗罪,消费者可以依法向相关部门维权。我县辖区内共受理办健身及旅游卡投诉举报7件,现已解决。部分商家在销售预付卡时,并未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仅在其系统内登记消费者相关信息,即使签订书面合同,也多是由商家提供的格式文本。在资金链出现问题时,部分商家为了拖延时间或躲避惩罚,宣称相关数据及网站信息已丢失,消费者所持有的充值卡内余额也就无法核实。甚至有经营者在发放大量预付卡后突然人去楼空,携款逃匿。相关部门介入纠纷后,往往发现经营者已无法取得联系。消费者花费上千元办理年卡的各机构、会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关门,老板电话无人接听,导致无法退卡。消费者想要回余款就比较难。这种“似跑非跑”的行为,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二是监管存盲区。目前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在行政许可、经营范围监管方面还存在漏洞,例如有的经营者在隐蔽的地方进行无证经营,市场监管部门难以发现;有的经营者随意增加经营项目,超出经营范围。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旅游、道路运输等监管容易相互扯皮,消费者在办理美容卡、美发卡、健身卡之后发生的维权问题到底应该归哪个部门管的问题也是维权难的问题。 三是“跑路”处罚轻。出现“跑路”后处罚难度大,一方面是找不到人,一方面是即使找到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难度较大,消费者款项难以得到实际清偿。 事后维权毕竟是被动之举,杜绝预付卡“卡跑跑”现象,关键要从源头上监管,引导预付消费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 1.健全制度,保障预付卡内资金安全。根据商务部制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将资金退至与退卡人同名的银行账户内,并留存银行账户信息。 2.加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强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旅游等重点行业及相关重点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加大对会员规模较大、房租即将到期、外来人员经营等重点经营者的监管,严格要求连锁或加盟总店或总部规范经营,并强化对连锁店或加盟店的管理和控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3.重视信用,对恶意侵权零容忍。预付卡主管部门对发放预付卡经营者实行分级管理,并在软件系统中重点标注。对携款隐匿等恶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者,可尝试由预付卡主管部门提交至法院,在专门网站向社会公布。在此期间,限制其及直系亲属开展任何经营性活动。 4.理性消费,提升维权意识和能力。消费者在购卡时,不要仅注重各优惠宣传活动,更应该关注经营者的资质、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宣传真实性等。相关的优惠活动,在付款前应要求经营者以文字的形式在合同、协议中加以明示,并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关票据。 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购卡之前,要查询企业的基本工商信息,尽可能实地考察;如果确需办卡,办小额卡、短期卡以规避风险;办卡过程中,要审查有关事项,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理性选择。如发现违法行为,请消费者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