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秋以来,我县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与全省大部分地区相同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间最长、灾情最严重、影响面最广、危害程度最深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严峻灾情,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围绕“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头等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抗旱救灾要求,及时召开抗旱救灾紧急工作会议,详细周密地安排部署全县民政系统的抗旱救灾工作,迅速组织开展查灾核灾,组织抗旱救灾募捐,接收发放救灾款物有力、有序和有效地支援了灾区的抗旱救灾工作。现将抗旱救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一)为切实把抗旱救灾工作落实到位,及时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长负总责、抓,副局长按各自分管工作具体抓,救灾科具体抓落实的抗旱救灾工作格局。在抗旱救灾关键时期,共召开局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抗旱救灾工作会议4次,乡镇民政助理员参加的抗旱救灾工作会议3次,安排布置具体措施,要求当前其他工作一律让道,将抗旱救灾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坚持领导带班责任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做到手机24小时畅通。从2月23日起,对灾情实行每日一报制度和五天一次综合报告制度,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快捷,为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二)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批示和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把灾民生活救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抽调局机关干部职工组成三个工作组,分别对受灾乡镇实行包干督查。各督查小组每15天到包干乡镇督查一次,检查、督促、指导受灾乡镇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和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重点督查重灾户、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的生活安排情况,确保了灾区困难群众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查灾核灾工作
(一)及时开展查灾、核灾和报灾工作。灾情发生后,局班子成员立即带领灾情核查组奔赴全县各受灾镇(村)对灾情进行初步勘查,指导各受灾镇(村)的抗旱救灾工作,了解、收集初步灾情,,为提高灾民救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基础数据。据统计:截至2010年5月30日,全县10个乡镇2个农场69个村委会263个自然村受灾人口达127600人,因旱造成66156人、29328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县秋冬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7.64万亩,绝收8.0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547.7万元;大春农作物受灾20.86万亩,成灾7.7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882.2万元。截至目前,旱灾共造成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16429.9万元。
(二)扎实开展因灾缺粮调查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抗旱保民生工作,按照市民政局的工作部署和县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我县实际,我局制定了周密的调查方案,分二次对全县因灾缺粮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做了报告,通过两次大规模的摸底排查,详细掌握了5月至7月期间各乡镇因旱等灾害缺粮缺钱需救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实施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动员 做好抗旱救灾捐赠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广泛动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散发倡议书和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号召和动员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的抗旱救灾,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动员效果。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根据市、县的总体部署,县民政局作为抗旱救灾捐款接收单位,在第一时间制定了捐赠方案,为方便社会各界就近捐赠,在各乡镇设立了捐赠点。同时,及时将捐赠方式通过网站、报纸、电视台向社会公告,为确保捐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局上下广泛动员、积极行动,迅速调集力量,成立捐赠接收工作组,抽调了由救灾科、办公室、局属单位的财会人员组成的工作者队伍,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作为收款员及安保人员分批轮流值班,不辞辛劳、坚守岗位,认真接听好每一个咨询电话,热情接待好每个前来捐款的市民和企业代表。保证全天24小时捐赠热线有人接听,每天(包括双休日)上午8:30至晚上9点有人受理捐款。同时,认真做好捐款的登记,切实做到捐赠款的严格管理和按时上缴,并及时在县电视台及时公布捐款接收及使用情况,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款155万元、共产党员特别捐款206万元。
四、提早安排,切实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我局重点做好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以及高山、边远山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必需,重点解决“三孤”(孤老、孤残、孤儿)人员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用水和吃饭问题,并落实各乡镇采取人盯人的办法,杜绝因工作不到位导致非正常情况发生。提前为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及时为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救济粮食及饮用水,千方百计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截至目前,共发放救灾粮633325公斤,发放衣物3004套、被子1267床,共救助灾民7429户19501人;发放矿泉水3200件、茶饮料7290箱;为2675户10700人发放共产党员特别关爱资金133.75万元,为13430户17251人受灾困难群众发放生活困难救助资金56.49万元,为254人发放民房修复及其它临时救助资金10.49万元。由于救助及时到位,干旱期间,全县灾民未发生因缺粮而饿死人,无水喝而渴死人,无衣穿而冻伤的情况,也没有无序争水、抢水的情况发生,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及时治疗,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同时, 为做到应急有备,提高救灾物资保障水平,保证其它次生灾害发生时,就近快速调运救灾物资,我局高度重视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目前,已储备大米30万公斤,衣物196套,被子338床,帐篷400顶。
五、精心组织,积极做好抗旱救灾宣传工作
为切实加大抗旱救灾舆论宣传力度,主动加强与宣传部、广电等部门联系,通过以报刊、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为载体,通过信息、简报、文件等形式,加大灾情信息宣传,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了解旱灾情况,积极投身抗旱救灾工作。利用玉溪民政、元江政务信息、元江信息等,重点宣传受灾情况、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作为、抗旱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好的经验和做法等,为抗旱救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为扩大宣传力度,把宣传任务分解到局机关各科室和乡镇民政办,激励全局上下干部职工积极向《玉溪民政》、《元江政务信息》、《元江信息》写稿投稿。从2月起,我局在各种新闻媒体刊登记刊登抗旱救灾相关稿件就达46件,有效地宣传和推进了民政抗旱救灾工作。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乡镇对灾民的受灾程度、受灾人数、自救能力等底数掌握的还不够准确细致。因此,救灾、捐赠款物发放有优亲厚友,“普下毛毛雨”的平均主义现象,使真正困难的受灾群众没有得到重点救助。
二是个别乡镇救灾款物发放不够及时。
三是县局救灾救济科人员少,加之又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业务多、事杂;乡镇民政助理员又兼职过多,业务生疏,因此给我县救灾救济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元江县民政局
二○一○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