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控制措施 ①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并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油,减少燃油废气 排放; ②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工区,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尘和颗粒物排放; (2)开挖扬尘控制措施 ①为控制扬尘,大风天气时,尽量避免土料开挖,以免加剧扬尘,并定期洒水; ②管道布设开挖时,非雨日每日洒水降尘,特别是在开挖前后,起到防止扬尘扬起作用,以缩小扬尘影响的时间和范围; ③开挖时尽量避免大风天气施工、增加非雨日洒水降尘次数。 ④集中施工场地应使用彩钢板围挡施工。 (3)交通扬尘控制措施 ①配置洒水车,对施工道路、施工区域进行洒水降尘,保持车辆出入的路面清洁、湿润,同时在车辆出入口竖立减速标牌,限制行车速度,减少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 ②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运输时应加强防护,用篷布加盖,避免沿路抛洒,减少运输中二次扬尘的产生。 ③在大气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应减速慢行、保持车辆轮胎的冲洗、增加非雨日洒水降尘次数。 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将工程施工安排在枯季,以减少工程施工扰动对周边河道、水库的水质影响。 (2)混凝土养护废水采用加膜、稻草覆盖的方式处理自然蒸发;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统一收集后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3)加强施工管理及环保宣传,做好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并禁止向区域水体排放污水,倾倒土石方或垃圾等影响河道水质的行为。 (4)在施工场地和临时存土点布置临时截排水沟和沉砂池,防止雨水将污染物带入水体。 (5)基坑废水用水泵抽至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再回用于施工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6)输配水管道试压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这部分试压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7)施工期生活污水通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施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尽量选用效率高、低噪声设备;施工期间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减低设备运行噪声; (2)昼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施工作业,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噪声强度;工程施工区域为农村地区,为了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噪声级较大的施工活动尽量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夜间22:00-次日 6:00)以及午休时间(中午 12:00-14:00)施工作业。若必须夜间施工,须先向生态环境部门申报并征得许可,同时事先通知周边居民,以取得谅解。 (3)合理布置产噪机械设备,尽可能远离居民点、学校等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4)对沿途经过的村镇路段实行交通管制措施,分别在距村镇 100m 的道路两侧设立警示牌,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不高于 20km/h,驶入敏感区域内禁止长时间鸣笛。 (5)加强道路的养护和车辆的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源; (6)物料运输车辆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以减小运输车辆噪声对道路两侧居民的影响。 (7)在噪声敏感点附近进行工程施工时,采取围挡方式进行噪声防护,围挡高度不低于2.5m;施工车辆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剥离的表土全部作为复垦复耕或绿化的覆土;开挖出的土石方合理堆放于临时存土点,并应及时清运;临时存土点应布置挡护设施防止废弃土石方二次污染。 (2)施工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收集并尽可能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运至当地城建部门指定堆放场,不得随意丢弃、堆放。 (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4)工程结束后,拆除施工区的临建设施,做好清理、消毒等工作,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5、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设置临时排水沟 5629m,临时沉砂池 10 座,临时抽排措施 2 套,编织袋挡墙 836m,土工布覆盖 17000m2。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工程占地区域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 9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 99.9%,土壤流失控制达 1.32,拦渣率达到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 99.9%,最终林草覆盖率达 27.22%。 (2)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用地红线内,禁止超范围占地; ②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 ③严格按照可研设计的绿化用树种进行绿化,禁止使用外来入侵物种。 ④施工临时占地使用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本次评价建议使用狗牙根、云南松、旱冬瓜等本土物种进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