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植物与植被保护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工程招标中,严格按设计施工,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对于被占用的林地,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进行补偿;施工结束后必须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应选择栎树、垂叶榕等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 ②进一步优化施工布局及合理施工道路布线,尽量缩短路线长度和高大边坡,减少临时用地面积。 ③施工期制定生态环境管理,通过管理规定和制度化,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施工区严格烟火管理,以杜绝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和其它地区植物的破坏,减轻工程施工对野生生物的影响。 ④征地范围内地被植物清理时,应请林业部门参与,发现珍稀植物,应采取相应措施妥善保护。 ⑤严格施工期项目场区烟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2)动物影响减缓措施 ①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尽量避让长势较好的森林植被,严禁破坏占地区外的森林植被。 ②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噪声对动物的惊吓;在鸟类繁殖期(每年6-8月),应尽量减少因施工噪声所引起的干扰鸟类繁殖的情况发生。 ③加强对施工器材的管理,禁止狩猎和捕杀野生动物。 ④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或受伤的兽类,应交给林草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⑤施工中要有保护动物的专门规定,在施工区内设置保护动物的警示牌,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要内容如下: (1)主体设计 升压站区:排水沟250m,C30混凝土80m3;植草护坡3000m2;景观绿化800m2;碎石铺设3500m2。 开关站区:排水沟100m,C30混凝土32m3;景观绿化80m2。 集电线路区:复耕0.73hm2。 交通道路区:浆砌石排水沟4770m3,Φ800圆管涵340m。 (2)方案新增 1)、工程措施 升压站区:表土剥离1400m3。 开关站区:表土剥离400m3。 集电线路区:表土剥离5700m3。 交通道路区:表土剥离12900m3;急流槽130m,土石方开挖91m3,C20混凝土98m3;消力池2座,土石方开挖26m3,C20混凝土16m3。 工程量汇总:表土剥离21800m3;急流槽130m,土石方开挖91m3,C20混凝土98m3;消力池2座,土石方开挖26m3,C20混凝土16m3。 2)、植物措施 集电线路区:植被恢复2.06hm2,场地平整2.06hm2,覆土3500m3,撒播灌草2.06hm2,幼林抚育2.06hm2。 交通道路区:植被恢复6.07hm2,场地平整6.07hm2,穴状整地(60cm×60cm)133个,覆土12124m3,栽植行道树133株,撒播灌草6.07hm2,幼林抚育6.07hm2。 施工生产生活区:植被恢复0.71hm2,场地平整0.71hm2,覆土1400m3,撒播灌草0.71hm2,幼林抚育0.71hm2。 工程量汇总:植被恢复8.84hm2,场地平整8.84hm2,穴状整地(60cm×60cm)133个,覆土17024m3,栽植行道树133株,撒播灌草8.83hm2,幼林抚育8.84hm2。 3)、临时措施 升压站区:密目网覆盖1600m2;土袋挡墙270m3;临时排水沟550m,土方开挖66m3,土工膜防渗495m2;沉沙池2座,土方开9.00m3,M7.5浆砌砖6.40m3,M10砂浆抹面24.00m2。 开关站区:密目网覆盖500m2;土袋挡墙188m3;临时排水沟200m,土方开挖24m3,土工膜防渗180m2;沉沙池1座,土方开4.50m3,M7.5浆砌砖3.20m3,M10砂浆抹面12.00m2。 光伏阵列区:密目网覆盖300m2。 集电线路区:密目网覆盖5850m2;彩条布铺垫3000m2;土袋挡墙195m3。 交通道路区:密目网覆盖12700m2;土袋挡墙1815m3;沉沙池6座,土方开挖27.00m3,M7.5浆砌砖19.20m3,M10砂浆抹面72.00m2。 施工生产生活区:密目网覆盖1530m2;土袋挡墙330m3;临时排水沟620m,土方开挖74m3,土工膜防渗558m2;沉沙池2座,土方开9.00m3,M7.5浆砌砖6.40m3,M10砂浆抹面24.00m2。 工程量汇总:密目网覆盖22480m2;彩条布铺垫3000m2;土袋挡墙2798m3;临时排水沟1370m,土方开挖164m3,土工膜防渗1233m2;沉沙池11座,土方开挖49.50m3,M7.5浆砌砖35.20m3,M10砂浆抹面132.00m2。 3、大气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针对施工扬尘,本工程施工期间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如下: ①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 ②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③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泼洒,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 ④配备洒水车1辆,对各施工场地经常洒水,一般每天可洒水4~5次。 ⑤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如设简易堆放棚等,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 ⑥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施工期环保管理人员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诉和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 经采取以上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场界扬尘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4、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为保护周边地表水水质,减轻施工期施工活动对南昏河、尼郎河、小河底河的不利影响,本次评价提出如下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①施工场废水经临时沉砂池、沉淀池(容积均为20m3)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洒水抑尘及周边绿化,不外排。 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不乱堆乱倒,做到文明施工,避免将泥渣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 ③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 ④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 ⑤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⑥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四周设置挡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到地表水体中;施工材料中如化学建材等不得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加设土工布围挡,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体。 ⑦施工场地散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 ⑧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因工程施工导致短期内污染物增幅较大,影响到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的,需积极调整施工时间,施工方案,将项目施工对水质影响降到最低。 (2)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本工程拟在生产生活区设置旱厕2座,旱厕按7天清掏1次,则单座旱厕7天的污水排入量为56m3,故单座旱厕规模按60m3考虑。旱厕应做好防渗措施,粪便污泥在临时旱厕内经一定时间的沤制,及时清运至弃渣场作为造林的有机肥,并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旱厕经无害化处理后拆除填埋。针对施工期间产生的餐饮废水,要求设置1个临时隔油池处理,同时食堂泔水通过2个收集桶收集,定期由附近的居民清运综合利用。根据调查,本工程所在河段及下游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存在,在施工过程中,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边水体影响小。 5、声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本工程为农林光互补工程,各保护目标仅在其附近施工点施工期间会受到施工噪声影响,每个工程点的施工时间较短,随着施工点的移动其噪声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将随着消失。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周边关心点声环境质量,项目仍应采取以下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①分段施工,施工单元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禁止靠近敏感点的施工区夜间和中午施工。 ②合理调整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高噪声设备进行分散式布设,并严禁同时运行,减少噪声叠加影响。 ③合理安排施工场地的布置,对产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尽可能的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的一侧,增加施工机械噪声的衰减距离。 ④优化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路径,尽量避免在敏感目标附近逗留,途经敏感目标附近时禁止鸣笛。 ⑤敏感点保护措施:禁止夜间(20:00~6:00)和中午休息时间(12:00-14:00)施工。项目施工场地噪声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还应与周边村民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在经过周边敏感点或敏感点周边施工时,应使用低噪音设备,对受施工干扰的村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汇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大家的共同理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的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 6、固体废物影响保护措施 ①要求对临时表土堆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防护栏等措施。 ②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运送至当地合法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规范处置。 ③施工区内设置20个垃圾桶,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④旱厕定期委托周围农户定期清掏。 ⑤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危废暂存间应按照规范化要求来建设,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s。 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工程人员进入施工区时,对生产区和部分作业区进行卫生处理,即采取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在人群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动员群众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等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2)施工区修建旱厕,及时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清运处置。 (3)应加强疫情监测,对所有施工人员作定期健康观察,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