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和规范我段辖区内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公路畅通和桥梁运行安全,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经段务会议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加强管理 为切实抓好我段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王荣光(段长),全面负责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副组长:沙玉龙(分管公路养护副段长),协助段长抓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成 员:杨玉平 白浩冬 宗元生 李启发 倪玉福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玉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本小组日常事务。设一名公路桥梁养护工程师,由宗元生同志担任。 二、公路养护桥梁工程师主要职责 (一)主持桥梁的经常检查与评定,负责组织桥梁的定期检查与评定。并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并上报养护维修建议计划,提出须进行特殊检查的桥梁的申请报告,组织编制桥梁养护、维修、改建方案和对策措施。 (二)主持桥梁的小修保养和抗灾抢险工作,考核桥梁养护质量,并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损坏的情况。组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过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监督、组织桥梁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组织并参与桥梁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的中间检查和交(竣)工验收。 (四)负责所管辖桥梁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桥梁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负责桥梁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系统维护、系统运行以及桥梁养护报告编写等工作。 (五)负责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桥梁检查与评定 (一)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1、经常检查主要对桥梁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2、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状况等级; 3、特殊检查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鉴定,以查清桥梁的病害成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等。 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符合《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二)检查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分为一至五类。 一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完好或良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保养维护。 二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或较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小修或保养。 三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个别重要构件有轻微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但桥梁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四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差的状态,部分重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严重缺损,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明显降低,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五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部分重要构件出现严重缺损,桥梁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三)经常检查主要以目测方式配合简单工具进行,检查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对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构)件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的桥梁,应立即安排定期检查。 经常检查过程中应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现场登记所检查的项目和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和养护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为编制小修保养计划提供依据。检查结束后要及时更新桥梁养护管理数据并整理归档。 (四)桥梁定期检查主要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方式进行。其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一次。 (五)特殊检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实施。 特殊检查应采用仪器设备,通过检测或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桥梁的缺损状况、病害成因、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作出科学明确的判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处治措施建议。 桥梁的特殊检查评定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六)特大桥、特殊结构桥梁和单孔跨径60米及以上大桥的检测评定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必要部位埋设永久性位移观测点,并定期进行观测,一、二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年至少一次,四、五类桥每季度至少一次,特殊情况时应加大观测密度。 2、一、二类桥每五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的进行定期的特殊检查,四、五类桥应立即安排进行特殊检测。 3、对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养护管理系统和健康监测系统。 四、桥梁养护工程管理 (一)桥梁养护工程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 对技术状况为一、二类的桥梁应加强小修保养,防止出现明显病害。对技术状况为三类的桥梁应及时进行中修,防止病害加快扩展,影响桥梁安全运营。 对技术状况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应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并依据桥梁特殊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提出大修或改建建议。 (二)对荷载等级、宽度、抗灾能力、安全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低于所在公路技术标准的桥梁,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 (三)认真组织实施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同时积极上报大修、改建工程项目。 (四)桥梁大修、中修、改建工程完工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工程实施后的桥梁技术状况必须恢复至一、二类。 (五)对需要封闭交通或长时间占用行车道施工的桥梁养护工程,除紧急情况外应在项目开工前15天,发布相关信息。 (六)桥梁养护工程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五、技术档案管理 (一)建立健全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更新桥梁技术数据,保证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真实完整。 (二)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应包括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等。 (三)桥梁基础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桥梁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结构计算分析报告。 2、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及科研资料。 3、工程事故处理资料。 4、施工全过程的结构位移或变形测试资料。 5、观测或监测点(部件)资料。 6、交(竣)工验收资料。 对新建桥梁,接养单位应参与交(竣)工验收。桥梁建设单位应向接养单位移交桥梁基础资料,并协同做好接养工作。 (四)桥梁管理资料包括桥梁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及其分管领导、桥梁养护工程师等的基本资料。 管理资料中对桥梁养护工程师除应归档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应归档其业务考核情况和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五)桥梁检查资料包括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结果、养护对策建议、特殊检查建议报告、养护建议计划等技术资料,以及检查的时间、实施人员等基本资料。 特殊检查还应包括检测(试验)方案、检测(试验)报告、照片及多媒体材料,检测(试验)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以及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六)桥梁养护维修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小修保养工程的实施技术资料和养护质量评定结果,以及工程实施的时间、组织实施人员等。 2、桥梁的中修、大修、改建工程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监控(监测)资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交(竣)工验收等技术资料,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监测)等各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及其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七)桥梁特殊情况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超限运输等特殊事件的具体情况、损害程度、处治方案等。 (八)基本资料缺失的桥梁,应根据历年检查、养护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技术档案。必要时,可专门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验或特殊检查,补充、完善桥梁技术资料。 六、应急处置管理 (一)制定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 对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以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还应分别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二)接获公路桥梁突发信息,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工作。 (三)发生以下突发事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桥梁损毁中断交通的。 2、大型、特大型桥梁出现严重病害危及桥梁安全的。 3、车辆或船舶与桥梁设施相撞,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附则 本办法自二〇〇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