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 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保温炉熔制废气、集棉废气、固化废运营 气、冷却废气、切割废气及破碎粉尘。 2、废水 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量为 2.64m3 /d(792m3 /a)。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SS、氨氮、磷酸 盐、动植物油等。生活污水经新建的化粪池(1 座,5m3)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 等级标准后进入园区生活污水管网,目前进入干坝片区日处理量为 300m3 /d 的过渡式污水处理站,后期进入园区规 划的日处理量为 2500m3 /d 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给料机、运输车、保温炉、离心机、集棉机、固化炉、成型机、打褶机、加压机、切条机、碎边机、横切机、包装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约为 70~85dB(A)之间。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 类标准。项目周围 5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设备噪声经采取减振、厂房隔声等降噪措施后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为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①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 项目除尘系统粉尘比重大,需要定期清理。项目粉尘通过“布袋除尘器、 岩棉过滤室+湿式电除尘器”除尘系统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收集的粉尘量约为 1694.65t/a,粉尘经收集后投入电炉作为原料重新利用。 ②离心机渣球 项目生产过程中熔融体在离心机中生成岩棉纤维,其中少量的熔融体未形成纤维,在离心机作用下形成渣球。根据物料平衡,渣球产生量为14951.39t/a,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渣球收集在一般固废间暂存,定期外售。 ③铁水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可知,铁水为SW01冶炼废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铁水产生量为5.0t/a,冷却定型后收集后外售。 ④废岩棉板 过滤室中岩棉板须定期更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岩棉板更换周期约为 2.5 个月/次(每年更换 4 次),每个过滤中室每次更换的岩棉板数量约为 6.5t,项目两条生产线共设置 4 个过滤室,废岩棉板产生量为 104t/a,项目废岩棉板经回收系统处理后,作为原料回用于生产。 ⑤废岩棉边角料及不合格产品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废岩棉边角料及不合格产品产生量约为产品的 2.0%,本项目年产岩棉 60000t/a,则岩棉边角料产生量为 1200t/a,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棉边角料收集经碎边回收机送至集棉箱重新利用。 ⑥沉淀池沉渣83 项目湿电除尘循环沉淀水池、集棉机清洗废水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沉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产生量约为 3.5t/a,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验收期间对沉渣进行属性鉴别,若鉴别结果属于危废,则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若鉴别结果属于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内暂存后,经收集后回用于生产。 ⑦生活垃圾 本项目职工生活过程产生有生活垃圾。项目劳动定员 110 人,不在项目区内食宿,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按0.3kg/d 计,年工作 300 天,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9.9t/a,生活垃圾经垃圾箱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2)危险固废 本项目设备维修会定期更换废机油,大约半年更换一次,更换下来的废机油产生量大约为 0.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的相关规定,废机油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类别中的“其他生产、销售、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危废代码为900-249-08,危险特性为 T、I。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3)危险废物环保措施 ①分类收集 建设单位按要求将各类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开处理。 ②危险废物贮存、管理 项目危险废物依托《玉溪亿达铁合金有限公司年产 20 万吨硅锰合金及尾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设置有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约 10m2,地面设置防渗、导流沟等,并设置相应标识标牌和管理台账, 为规范化管理,运行中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危险废物存入贮存设施前应对危险废物类别和特性与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核验,不一致的或类别、特性不明的不应存入。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作业设备及车辆等结束作业离开贮存设施时,应对其残留的危险废物进行清理,清理的废物或清洗废水应收集处理。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5、地下水 运行期加强维护和管理情况下,污废水等发生渗漏或泄漏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项目废水均得到合理处置,不外排;正常状况下,项目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因此,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6、土壤 项目运营期对土壤的污染途径主要为污染物随降雨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土壤。根据工程分析,项目不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项目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SO2、NOx、甲醛、酚类、TVOC,废水污染物主要为 TDS、COD、BOD5、SS 和氨氮。本项目需按环评中提出的地下水防渗措施进行分区防渗,运行过程中加强地下水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渗、漏工作,确保各防渗漏措施运行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设单位对生产区域地面、循环水池等进行防渗处理,同时对泄露的废水等污染物进行及时清扫、收集处置。因此,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